-
当前位置: 中国·澳门沙金(官方)VIP网站-创新 合作 共赢>>廉政建设>>“清廉山东”之山东土地
廉洁文化云课堂丨正心以为本 修身以为基
发布时间 :2024-10-24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出自北宋司马光的《交趾献奇兽赋》,意思是内心纯正是做人的根本,完善自身修养是处世的基础。
中华民族历来把正心修身作为人格塑造、做人做事的基础,作为人生行稳致远的重要保证。《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这里孔子提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层层递进的三重境界:修己以敬是指修养身心,保持严肃恭谨的态度;修己以安人是指修养身心,让自己来影响身边的人,让他们感到安定快乐;修己以安百姓是指修养身心,使天下百姓过上太平的生活,这三重境界正是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重要体现。孔子说“政者,正也”,为政者首先要考虑“其身正”,才能由为政者的“正”引导全社会的“正”。修身正己一直是儒家不变的追求,希望人们“思无邪”,做到守一以止。
怎样修身?《大学》给出的方式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格物要求“即物穷理”,在具体行为中增长见识;致知是在实际行动中探明本心,求得真知;诚意是在推致事物之理的基础上诚实意念。正心是诚意之后的进修阶梯,是以端正的心思来驾驭自己,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修身落脚于正心,要求人们要有内在的自觉,有慎独的自律,踏踏实实地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人要立志向学,言忠信,行笃敬;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己也恭,事上也敬,养民也惠,使民也义……《大学》中的“絜矩之道”、《中庸》中的“君子之道”以及《论语》中的诸多论述,都指出了具体方法。完善的人格不是天生的,气节和风骨也不是一时形成的,要靠磨砺和历练,自我觉悟,久久为功。
内心净化、立根固本,方能力量无穷、行稳致远。苏轼曾在《赤壁赋》中记载了自己与朋友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他的一生,对富贵名利泰然处之,跳出了个人得失的小圈子。在赴任陕西的路上,他吟诵出“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欣然;被贬至黄州,他书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然;在湿热蛮荒的儋州,他展现出“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释然……有了这样的格局与境界,这样宽阔的胸襟、坚定的意志,任何威武磨难、富贵贫贱、荣辱毁誉、名利诱惑便都不能摇动己心。
历史一路走来,古圣先贤对正心修身的追求愈发显示出它的价值与意义。“修齐治平”的思想精华注入中华文明的血脉里,使中华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和民族气质得到塑造洗礼。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里成长起来,中国共产党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1938年秋天,刘少奇在豫西省委举办的党员干部训练班上,发表了题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演讲。演讲结束后,他对演讲提纲进行整理、充实,最后在原有题目前加上了一个“论”字,形成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1939年8月,《解放》周刊分3次刊发全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迅速在党内引起轰动,成为了人手一册的必读书。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很多优秀共产党员如焦裕禄、雷锋等,都受到这本书的影响。焦裕禄去世后,人们在他的枕下发现了两部书:一部是《毛泽东选集》,另一部便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每个党员都必须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锻炼和修养”“共产党员必须清楚地确定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之间的正确关系”“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当我们重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仍可以想象当年这篇长文广受关注的热烈场景,可以强烈感受到共产党人勇于自我革命的决心,可以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一个干部只有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拧紧了,把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提高了,才能从不敢腐到不想腐”。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组合拳”,既雷霆惩贪治腐、铁腕整饬作风、持续严明纲纪,同时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滋养,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自觉做到为政以德、正心修身。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不想”是根本。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党员干部只有把外在的“制约”化为内在的“守约”,由“不敢伸手”变为“不会动心”,才能真正做到明是非、知进退、有取舍。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提出明确要求。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自觉修好党性这门“心学”,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升华格局境界、家国情怀和人生追求,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中华民族历来把正心修身作为人格塑造、做人做事的基础,作为人生行稳致远的重要保证。《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这里孔子提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层层递进的三重境界:修己以敬是指修养身心,保持严肃恭谨的态度;修己以安人是指修养身心,让自己来影响身边的人,让他们感到安定快乐;修己以安百姓是指修养身心,使天下百姓过上太平的生活,这三重境界正是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重要体现。孔子说“政者,正也”,为政者首先要考虑“其身正”,才能由为政者的“正”引导全社会的“正”。修身正己一直是儒家不变的追求,希望人们“思无邪”,做到守一以止。
怎样修身?《大学》给出的方式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格物要求“即物穷理”,在具体行为中增长见识;致知是在实际行动中探明本心,求得真知;诚意是在推致事物之理的基础上诚实意念。正心是诚意之后的进修阶梯,是以端正的心思来驾驭自己,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修身落脚于正心,要求人们要有内在的自觉,有慎独的自律,踏踏实实地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人要立志向学,言忠信,行笃敬;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己也恭,事上也敬,养民也惠,使民也义……《大学》中的“絜矩之道”、《中庸》中的“君子之道”以及《论语》中的诸多论述,都指出了具体方法。完善的人格不是天生的,气节和风骨也不是一时形成的,要靠磨砺和历练,自我觉悟,久久为功。
内心净化、立根固本,方能力量无穷、行稳致远。苏轼曾在《赤壁赋》中记载了自己与朋友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他的一生,对富贵名利泰然处之,跳出了个人得失的小圈子。在赴任陕西的路上,他吟诵出“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欣然;被贬至黄州,他书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然;在湿热蛮荒的儋州,他展现出“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释然……有了这样的格局与境界,这样宽阔的胸襟、坚定的意志,任何威武磨难、富贵贫贱、荣辱毁誉、名利诱惑便都不能摇动己心。
历史一路走来,古圣先贤对正心修身的追求愈发显示出它的价值与意义。“修齐治平”的思想精华注入中华文明的血脉里,使中华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和民族气质得到塑造洗礼。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里成长起来,中国共产党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1938年秋天,刘少奇在豫西省委举办的党员干部训练班上,发表了题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演讲。演讲结束后,他对演讲提纲进行整理、充实,最后在原有题目前加上了一个“论”字,形成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1939年8月,《解放》周刊分3次刊发全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迅速在党内引起轰动,成为了人手一册的必读书。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很多优秀共产党员如焦裕禄、雷锋等,都受到这本书的影响。焦裕禄去世后,人们在他的枕下发现了两部书:一部是《毛泽东选集》,另一部便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每个党员都必须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锻炼和修养”“共产党员必须清楚地确定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之间的正确关系”“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当我们重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仍可以想象当年这篇长文广受关注的热烈场景,可以强烈感受到共产党人勇于自我革命的决心,可以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一个干部只有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拧紧了,把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提高了,才能从不敢腐到不想腐”。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组合拳”,既雷霆惩贪治腐、铁腕整饬作风、持续严明纲纪,同时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滋养,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自觉做到为政以德、正心修身。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不想”是根本。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党员干部只有把外在的“制约”化为内在的“守约”,由“不敢伸手”变为“不会动心”,才能真正做到明是非、知进退、有取舍。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提出明确要求。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自觉修好党性这门“心学”,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升华格局境界、家国情怀和人生追求,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